2015年度礦井反風演習計劃及安全技術措施
根據(jù)《煤礦安全規(guī)程》第一百二十二條規(guī)定,生產礦井每年應進行一次反風演習,以提高礦井抗災能力。為確保此次反風演習工作順利進行,特編制本計劃及安全技術措施。
一、礦井概況
生產布局情況:礦井一期范圍內可采煤層6層(6中、6上、6下、7、33、34煤),其
中產于煤系上部的4層(6中、6上、6下、7煤),基本全區(qū)可采1層(6中煤)及大部分可
采1層(7煤),局部可采2層(6上、6下煤);產于下部的2層(33、34煤),基本全區(qū)
可采1層(33煤)及局部可采1層(34煤)。目前16中08綜采面、16中01綜采面正?;夭?,施工掘進工作面為三個:①16中07軌順;②16中10運順;③16中07運順。掘進工作面均采用2×45kw壓入式局部通風機供風。
礦井通風情況:礦井采用平硐分區(qū)開拓,主、副井進風,回風井回風,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風方式。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為119.4m3/min。
目前礦井總進風量9381m3/min,礦井總回風量9658m3/min,引風道9743m3/min,16中05綜采工作面風量1648m3/min,16中08綜采工作面風量1123m3/min。
地面安裝兩臺BDK618Ⅱ-12-№31的主要通風機,電機功率分別為2×160kw,其中一臺運行,一臺備用,現(xiàn)運行2號通風機葉片角度為-1°,轉速為1470r/min。通風負壓為1120Pa,礦井等積孔為5.8m2(2015年1月)。
二、反風演習的目的和要求
目的:
1.檢驗反風裝置的性能和通風機司機進行反風操作的熟練程度,提高礦井反風技術水平,適應礦井安全生產的需要。
2.檢驗反風時的各項參數(shù)是否符合《煤礦安全規(guī)程》規(guī)定:
(1)能否在10min內改變巷道中的風流方向;
(2)當風流方向改變后,通風機的供風量是否不少于正常供風量的40%;
(3)了解反風風流的流動規(guī)律;
(4)掌握反風前后各種有害氣體的涌出情況和涌出異?,F(xiàn)象。
3.通過反風演習,分析實測數(shù)據(jù)和觀察資料,當?shù)V井發(fā)生災變時,為采取最佳的通風方式和急救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據(jù),達到盡可能縮小災變范圍,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。
4.檢驗主要通風機司機反風操作的能力。
要求:
1.當?shù)V井主、副井口附近,主、副井筒內發(fā)生火災、瓦斯爆炸、煤塵爆炸事故時,為防止事故擴大、波及采掘工作面、危及井下工作人員人身安全,應及時進行礦井反風,便于進行災害的處理和救護工作。
2.通過反風演習能提高礦井抗災能力、做好災害預防工作、鍛煉隊伍、積累經驗、提高職工處理事故的能力,通過反風演習能掌握反風狀態(tài)下井巷風流的分布情況,了解礦井在反風狀態(tài)下瓦斯涌出情況及風網特征。
反風必須符合下列有關規(guī)定:
(1)從下達反風命令開始,10min內必須改變巷道中的風流方向。
(2)主要通風機反風時供給的風量,不應小于正常供風量的40%,即Q反≥0.4Q正。
(3)反風演習持續(xù)時間不應少于從礦井最遠地點撤人到地面所需的時間,但不得少于2小時。
三、假設火災發(fā)生地點:
根據(jù)《小屯煤礦2015年度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》的要求,假設火災發(fā)生地點:主井進風井筒內。
四、反風時間
反風時間:2015年3月 日 時 分
恢復通風時間:2015年3月 日 時 分
總計時間 小時。
五、人員組織及分工
為保證2015年度礦井反風演習工作的順利進行,公司成立反風演習領導小組。 組 長:孟昭君 周煒光
副組長:郭 剛 范玉全 楊世敏 韓光明 周貴華
成 員:劉慶林 史孝武 劉守金 靳景玉 翟勇 張永成 周和平 任春永 胡方冠 郭布魯 李 強 王秀偉 楊貴文
反風演習指揮部設在調度室,由總工程師郭剛負責統(tǒng)一組織指揮。參加反風演習人員分地面、井下兩組,由公司領導、副總工程師、通防部、安監(jiān)部、調度室、機電部、救護隊、綜合辦公室、機電工區(qū)、運搬工區(qū)、抽采一區(qū)等人員組成,具體安排如下:
1.地面共分四個小組
第一小組調度指揮組,地點設在調度室,由郭剛負責,人員由劉慶林、劉守金、任春永組成。負責反風前井下撤人、反風前后停送電、井下測點測試、排放瓦斯恢復通風等工作的組織、指揮以及應急工作的方案制定和指揮。
第二小組反風操作組,地點設在通風機房,由韓光明負責,人員由周和平、郭布魯、王秀偉、通風機司機2人、電工2人、機修工4人組成,負責反風、恢復通風的組織和操作,詳細觀測記錄反風前后、反風時的“礦井通風機運轉情況表”所規(guī)定的內容。
第三小組井口安全警戒觀測組,設在主、副、風井口,由范玉全負責,人員由史孝武、胡方冠、救護中隊4人、運搬工區(qū)1人(副井口)、安監(jiān)部2人(主井口)、機電工區(qū)1人(風井口)組成,負責主、副、風井口站崗拉線警戒和風流方向變化觀測記錄工作。
第四小組后勤保障組,設在綜合辦公室,由周貴華負責,人員由張永成、綜合辦公室4人(其中司機2人)組成,負責反風演習時事故的醫(yī)療搶救工作及車輛的調度安排。
2.井下共分三個小組,每組三人,由通防部一名測定人員和救護隊兩名隊員組成,救護隊員須攜帶氧氣呼吸器。
第一小組:通防部:解恒星,救護隊:路洋、朱本國,共負責8個測點:(1)主井總進測風站測點、(2)副井總進測風站測點、(3)礦井總回測風站測點、(4)2#聯(lián)絡巷測點、(5)4#聯(lián)絡巷測點、(6)炸藥庫行人通道測點、(7)16中01運順測點、(8)16中01軌順測點的測試工作,并負責檢查以下地點風門關閉狀態(tài),1#聯(lián)絡巷、3#聯(lián)絡巷、二中車場、1#行人通道、2#行人通道正反向風門,確保以上地點正反向風門處于常閉狀態(tài)。
第二小組:通防部:孫振炎,救護隊:劉科、楊文正,共負責8個測點:(1)16中03底抽巷測點、(2)16中04運順通風道測點、(3)采區(qū)變電所測點、(4)7#聯(lián)變電所測
點、(5)16中07軌底測點、(6)16中09軌底測點、(7)8#聯(lián)絡巷測點、(8)16中08軌順測點的測試工作,并負責檢查以下地點風門關閉狀態(tài), 16中05軌順、16中05軌底、16中07軌底、六中車場、采區(qū)變電所、7#聯(lián)變電所、16中09軌底正反向風門,確保以上
地點正反向風門處于常閉狀態(tài)。
第三小組:通防部:張濤,救護隊:楊杰、張中祥,共負責9個測點:(1)16中08運順測點、(2)16中08運底測點、(3)16中10運底測點、(4)10#聯(lián)絡巷測點、(5)16中12運底回風道測點、(6)16中15軌底測點、(7)16中14運底回風道測點、(8)1#邊界
聯(lián)絡巷測點、(9)2#邊界聯(lián)絡巷測點的測試工作,并負責檢查以下地點風門關閉狀態(tài),七中車場、九中車場、9#聯(lián)絡巷、十中車場、正反向風門,確保以上地點正反向風門處于常閉狀態(tài),主、副平硐正反向風門處于打開狀態(tài)。
六、礦井反風方式方法及反風系統(tǒng)
礦井反風方式為全礦性反風,即礦井主要進、回風巷和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全面反
風。
礦井反風方法:采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