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—108綜采工作面過三切巷補充安全技術措施
一、概況:
截止2011年2月9日4點班,10—108工作面推進距三切巷為80m,三切巷總長70m,其中刷擴段長32m,未刷擴段長38m,工作面在回采過程中,需通過三切巷,為了確保過三切巷期間施工安全,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:
二、三切巷內(nèi)的頂板支護情況:
原三切巷的規(guī)格及支護方式:切巷采用矩形斷面,凈寬3800mm,凈高2600mm,毛寬4000mm,毛高2700mm,采用錨網(wǎng)梁、錨索聯(lián)合支護,頂錨桿“六·六”布置,間排距760×1000mm,幫錨桿“三· 三”布置,間排距1200×1000mm,切巷采用雙排組錨索,花型布置,其中切巷內(nèi)刷擴32米,未刷擴38米,刷擴后,凈寬5800mm,凈高2600mm,毛寬6000mm,毛高2700mm,采用錨網(wǎng)梁、錨索聯(lián)合支護。附圖一:巷道布置圖
現(xiàn)三切巷的規(guī)格及支護方式:10—1082繞巷貫通處至三切巷需要加強支護,三切巷已刷擴的32m處幫部改為錨網(wǎng)梁聯(lián)合支護,切巷內(nèi)肩窩處施工一排超前點錨索,錨索排距5m。10—1082巷與三切巷交叉處前后10m,10—108探巷與三切巷交叉處前后10m均加強支護。
三、過三切巷前的準備工作:
1、過切巷前由施工隊組提前安排機電班將原三切巷(40米)內(nèi)的負荷中心移至油脂庫附近,并將10—1082巷內(nèi)的電纜、風水管路、高壓進、回液管路及道軌全部移至10—1082配巷內(nèi)并將其理順。在移除負荷中心期間,必須由機電隊長負責辦理停送電作業(yè)票和非正常作業(yè)票,否則不準移除負荷中心。
2、過切巷前,必須提前由通風科安排通風隊將切巷內(nèi)的密閉拆除,確保切巷內(nèi)無任何材料及雜物,并將切巷內(nèi)的風水管路、鉤子全部回收。
3、當工作面二切巷推進距三切巷剩余80米時,必須提前及時對三切巷進行支護,支護采用2.8米或3.2米單體液壓支柱配合800mm∏梁和300mm柱鞋進行支護,柱距為1.0米、排距為1.0米,煤壁側的單體支柱距工作面煤壁1.2米,老山側單體支柱距煤壁0.6米,左幫單體支柱距煤幫0.8米。(當班安質(zhì)副隊長根據(jù)三切巷的實際高度對2.8米、3.2米的單體液壓支柱進行選擇性支護)。
4、三切巷支護需單體液壓支柱269根,其中刷擴段32米需支設5排單體支柱,一排31根單體支柱,未刷擴段38米需支設3排單體支柱,一排69根單體支柱. 具體支護如附圖二。
5、過切巷時,若切巷內(nèi)超高造成支架接頂不實,在支架頂梁上方用道木及板梁對其背緊背實,確保支架接頂嚴實且初撐力達到25 Mpa;若遇切巷內(nèi)底板不平時,及時采取墊架、墊溜措施,確保工作溜子平、直、穩(wěn)。
6、過切巷前由施工隊組提前檢查正付巷、探巷及三切巷內(nèi)的單體液壓支柱情況,發(fā)現(xiàn)漏液、卸液支柱及時更換,認真檢查工作面支架竄、漏液現(xiàn)象,必須保證支架初撐力達標。并且提前將支護材料備用到位。
7、由通風科負責安排通風隊對原10—1082巷進行密閉工作.
四、過三切巷施工方法:
1、調(diào)整好工作溜子的上竄現(xiàn)象,在保證目前工作面斜距不變的情況下,即機頭超前機尾6米,使機頭、機尾推進度保持一致,工作面直接推進過三切巷。
2、在過三切巷過程中,保證端面距小于340mm且按照循環(huán)進度600mm逐排進行回柱。
五、技術要求:
1、過切巷前,必須提前調(diào)整工作面采高,將采高控制在2.2米,保證過空巷期間支架進入切巷內(nèi)接頂嚴實,且確保工作面所有支架初撐力達25Mpa。
2、過切巷期間,切巷內(nèi)的超前支護單體柱必須支設成一直線,支設整齊,要求支柱注液嘴朝向老山側,支柱手把朝向巷道口一側,保證支柱迎山有力,且初撐力不低于6.5Mpa。
3、工作面在推進過程中,保證三直一平三暢